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为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展现好云南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助推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云南网联合推出“从典型案例看践行正确民族观的云南实践”专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扩面成势,奏响云南经济共富共享、政治团结统一、文化美美与共、社会互嵌共融、生态和谐共生、党建引领保障的融美篇章。
习强调,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建设者之家”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蒙自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建设以服务各族群众“规范化、便利化、信息化”为标准的“建设者之家”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全力破解各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难、保障难、融入难和招工难等“四难”问题,积极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形成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城市环境,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北回归线万,居住有汉族、彝族、苗族、壮族、回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60%。作为红河州州府,蒙自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区面积达34.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4.47%,有流动人口21万人。为构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社会条件,蒙自市在青云社区建成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云南首个集“党务、劳务、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权益保障和各民族融合”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建设者之家”,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文明实践、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服务。2021年,蒙自“建设者之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022年,青云社区被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联合授予“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行动”称号。2023年,青云社区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坚持政治引领,把准工作“方向盘”。“建设者之家”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通过抓党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服务与治理共赢、党建与民生共利的有效结合。青云社区与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构建党建联盟,建设“大党委”,形成群众吹哨、党员报到的工作模式。建成“流动党员之家”,由青云社区党总支牵头,做好流动党员“联络站”“服务站”“管理站”工作,共登记11名流动党员,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与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志愿服务活动,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并吸引4名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建成“一家人学堂”,依托党建大联盟成员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史”、城市民族工作政策等宣传宣讲教育,设置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在候工区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广告,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桥梁,组织各族外来务工群众共同参与“我们的节日”、社区邻里节、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晚会、读书会、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展示体验等中华文化交流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找工作、学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由社区、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司法局等单位在建设者之家组建“片区党建联盟”,以党组织和党员“组团式”服务为主导,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务工子女“为群众办实事”74件,志愿服务55批408人次,提供公共医疗、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形成了“小候鸟”“成长加油站”课堂等一批服务项目,致力用细致入微的关心关爱,营造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良好氛围。
坚持民生为本,激活就业服务“指南针”。“建设者之家”以服务各族群众为宗旨,让各族群众都能安其职、乐其业、劳有得。建成城乡“建设者之家就业小站”11所,登记用工企业4390家,扶持创业799户,发放贷款10967.8万元。推广应用“蒙自就业”微信小程序,村委会建立“就业服务”微信群,登记务工人员7790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找工人服务8万人次。结合“技能蒙自”建设,引导13家培训机构把培训学校“搬”入“建设者之家”,开展烘焙加工、餐饮厨艺、家政服务、机械加工等技能培训,开设“网上课堂”,累计开展培训138期5190余人次。多部门联合举办蒙自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了过桥米线制作、园艺工、茶艺师、育婴员、电子商务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砌筑工、电工、快递工等10个项目,共300余人报名参赛。通过培训和比赛,提升劳动者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各族流动人口快速适应从乡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建立跨区域就业促增收机制,依托劳务中介机构及驻昆山、深圳两个对外合作工作站,强化劳务信息共享,提供精准化的岗位供需对接服务。组织辖区中小微企业开展现场招聘活动16次,参与企业686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跨区域转移就业服务,实现务工者“出家门就能上车门,下车门就能进厂门”,累计输出265批265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31万人。举办创业就业交流会,邀请各民族外出务工带头人、明白人分享外出务工及回乡创业经验,典型引路促进就业互嵌。创建助企发展新模式,用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项目资金,建设直播带岗服务短视频平台,打破地域限制,精准架起本地企业与求职人员间的线上沟通“桥梁”,释放“互联网+就业服务”的红利。累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11场,累计为476家企业提供线上带岗服务,互动网民超过20万人次。建立“上门走访、用工回访”等就业困难帮扶制度,定期联系务工人员、用工单位,及时掌握就业情况。对再次失业人员,深入调查技能状况、培训意向和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愿望。
坚持服务为要,共铸互嵌发展“定心丸”。不断提高服务各民族流动人口能力,为各族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难题,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难的问题。新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堵心事、糟心事、烦心事。提升语言服务保障,设置一个双语接待室、一批双语服务岗,组建一支双语服务队,全面开展“双语接待”“双语受理”“双语咨询”服务,接待服务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200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服务2800余人次。同时,结合技能培训同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有效解决沟通难的问题,不断促进各民族融入城市。拓展便民服务保障,为各族群众免费提供手机充电、饮用热水、微波炉使用等暖心便民服务。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86次,为群众办实事75件,组织周末志愿者、流动人口志愿者55批408人次参加“三无小区”环境提升改造活动、“小候鸟课堂”服务,有效拓展“建设者之家”服务范围,调动“城市新主人”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强化合法权益保障,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语言文字、户籍住房、创业就业、宣传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法治服务”七大保障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好各族群众在蒙自的医疗教育、住房安居、就业培训、权益保障问题,并借力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社区“警社110”“蒙城义警”联防联巡联治队伍、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力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蒙自市紧紧抓住就业创业这一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依托“建设者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各族群众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落实保障,为各族群众搭建就业平台、提供服务便利、保障合法权益,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走出了创新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新路径。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蒙自市依托“建设者之家”为流动人口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让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引导“城市新主人”参与城市治理,将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实现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聚合力,提升互嵌式发展“力度”。“建设者之家”创新组建多部门参与的“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推行“群众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良好局面,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民族团结进步第一线。
精细服务凝民心,提升互嵌式发展“温度”。“建设者之家”聚集权益保障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并创新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从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对照共建单位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精准派发任务清单,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难事,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聚焦就业促增收,提升互嵌式发展“热度”。“建设者之家”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提供求职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为各族群众融入城市、安居乐业创造条件。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载体,结合技能培训、现场招聘等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的意识,让各族群众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引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